记者 覃垚
朱子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2015年入职我校以来,入选湖北省楚天学子、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他投身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等多方面研究,致力于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10余项,申报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作为青年教师,他是良师益友,言传身教,用心引领学生成长。
持续探索 承担科研和教学双重责任
从懂一些专业知识,会一点专业技能,到思考能否真正做出一些成果,再到追求做出更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朱子奇说,科研的路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什么是科研?十余年的科研历程,朱子奇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科研的本质,就是不断学习,探索新知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围绕着这些好奇心,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继续往前做,就是科学研究。”他时常教导学生,对生活和科研都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好奇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坚持的动力。
作为青年教师,朱子奇认为,导师的重要职责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干能力。带领研究生团队时,他始终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学生们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就社会需求来说,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是学生们学习计算机应必备的能力。因此,通过做项目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朱子奇说。
“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能够为社会做一些服务。”这是朱子奇一直坚持的观点。为此,他加入了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现任武汉分论坛的学术AC委员。
他经常参加学会组织的技术论坛、观点论坛、Club等活动,与行业专家共享知识、合作交流,以此提升自己。在他看来,这样的开放式论坛,不仅为计算领域相关专业方向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更能帮助参与其中的学生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技术转化 科研成果“实用”是关键
文件检验,是对各种案情相关的文件物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证据的一项技术。它包含纸币鉴伪、笔迹检验等,在侦查破案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书写手段和文件制作方式日渐丰富,给文件检验工作带来了挑战。
朱子奇团队研发出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特性为一体的文检仪,使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设备对文件进行溯源和检验分析,摆脱了一直以来文件检验工作对专家技术的高度依赖。这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第三代设备已交由相关公安部门用于假币形成方式的检验鉴定及相关防伪检验工作中。
自2007年开始,高仿真、高迷惑性的HD90假钞在市场上出现,甚至能够逃过部分验钞机。为了帮助公安部门解决一系列高仿纸币问题,朱子奇在博士后期间就和所在团队开始配合公安系统做假币的检验分析。当时,检验所需的仪器——文检仪,仍需从国外高价进口。这让朱子奇不禁思考:“我们能不能自己研发设备,做纸币鉴伪和溯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呢?”
传统的文件检验主要为理化方法,但检验效率低下,应用场景局限大。为此,朱子奇团队创新思路,试图依托学校的学科特色,利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光学采集方案?怎么使文件与观察位置自动对准,实现自动控制?信息采集完毕,用何种算法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的过程遇到很多难题,涉及机械、电子、光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团队广泛向专业人士请教,与相关技术专家进行合作交流,设计优良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等。
基于研究中的部分技术,朱子奇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光学防伪及机读鉴伪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年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我们正准备拓展功能,做出系列产品,完成印刷品防伪检验、护照检验鉴定等,广泛提高研究的社会实用性。”朱子奇表示,要想真正应用好这其中的技术,还要努力实现产品化,这是团队正在努力的方向。
“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
“我很感谢导师这三年带给我的成长,很高兴有这么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老师。”我校2017级硕士研究生陆琪在硕士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这样写道。
刚步入研一的陆琪曾一度陷入迷茫,因对研究领域不熟悉而不安,不知如何做好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作为硕导的朱子奇从基础开始传授方法,推荐相关领域的文献,提供做论文笔记的建议,告知做论文综述资料采集时的收集方向和途径。“导师的耐心教导使我在研究领域渐渐有了自信。”谈起此事,陆琪十分感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朱子奇坚信,方法的传授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回忆发表“一种人民币纸币形成方式的鉴定方法”专利时的经历,陆琪说:“在这期间,朱老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始调研一个新项目,包括从哪些途径获取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完成整个项目,他的指导让我掌握了调研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技能也让她更快适应了毕业后的工作。
生活上,朱子奇很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为此他特意购置了健身器材放在实验室供学生使用,有时还特地找学生聊关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等方面的话题。
朱子奇解释道:“由于学科特殊性,学生们长期久坐在电脑前,对身体有危害。要让学生知道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科研之余也要劳逸结合。”学生眼里的朱老师更像是前辈,在科研过程中关注着他们整体的成长。
“在科研方面,朱子奇博士勇于创新;在教学方面,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涩且枯燥的密码学课程,通过真实的案例、有趣的故事以及课堂实践,让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他一直是我们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凯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