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新刚来我校做线上学术报告

发布者:雷臻阳 邹垄梅 陈袁明子 编辑:周滢滢 发布时间:2020-10-24 浏览次数: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雷臻阳 见习记者邹垄梅)10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新刚应邀于腾讯会议就“智能医疗康复机器人技术”做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共同主办,陈洋教授主持本次报告会,共190余名师生参加。

赵新刚从当下运动功能损失患者数量大、脑猝患者增速加快、医疗康复资源整体不足的背景,提出机器人高耐性、高灵活性、精准控制的特点与康复医师治疗结合的重要意义,并重点讲解了机器人康复系统的组成,指出康复机器人是促进智能医疗康复的重要手段。他以时间轴和图解的方式,向大家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医疗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鼓励师生针对现状,积极钻研和掌握康复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

对康复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方面,赵新刚展开了详细讲述。他以脑机接口的模式和应用为例,指出意识识别技术的核心要点。他前后对比了刚性助力系统和柔性助力系统的优缺点,指出安全驱动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点。随后,他简要介绍了精准测控技术与量化评估技术的应用领域。他强调到,智能人机交互以意识识别和神经解码提升运动意图识别精度,以人机物理交互提高本质安全性,总结智能人机交互是医疗康复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结合我国基础和优势,赵新刚介绍了沈阳自动化所目前开发的康复机器人系统的发展情况:从自主研制到临床测验,再到投入使用,经历了由刚到柔,由关节到系统的历程。同时,面对这一前沿技术,他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蓝海市场,希望能与互联网融合,形成智慧型康复模式。

陈洋教授高度评价了赵新刚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报告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方法引领,对深入钻研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重要意义。

报告会后,赵新刚回答了陈洋教授关于如何做研究的问题,他提到,要有载体,切忌空想;与患者,医生密切沟通,切忌“闭门造车”;要平衡方法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到目标导向,落实导向。这次报告加深了师生对医疗康复机器人前沿高新技术的认识,对科研工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报告人简介

赵新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研究室副主任。目前担任辽宁省医学手术及康复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医学机器人研发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疗康复机器人系统、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军科委、装发预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关闭